亲子关系四句箴言:分享而不教导,邀请而不要求,关怀而不干涉,尊重但不放纵

在亲子相处中,掌握正确的沟通与相处方式至关重要。以下四句箴言,能助力建立和谐、健康的亲子关系。

01 分享而不教导

第一句是 “分享而不教导”。在儿子小时候,我常与他散步,期间分享自己的生命经历:成长环境、父亲早逝后的艰辛、经济窘迫的岁月等。过程中,我会传递价值观,比如:“孩子,我之所以节约,是因为那段经历……” 而非以命令口吻说:“孩

子,赚钱容易,你应该节约……”

前者是平等的分享,更容易被孩子接受;后者居高临下的教导,往往引发孩子逆反。若日常总以教导为主,孩子日后逆反心理通常较强。

02 邀请而不要求

第二句是 “邀请而不要求”。例如,当你有一堆碗要洗却没空,想让孩子帮忙时,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。很多家长习惯命令:“儿子过来,把碗给我洗了!” 这种要求式的口吻,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抗,孩子可能会反驳:“凭什么呀,妹妹咋不洗?” 或 “我还有作业呢!” 即便有些孩子嘴上不说,内心也会抵触。

换种方式,以尊重的态度邀请:“孩子,妈妈一会儿有个会议要开,吃完饭的碗来不及收拾了,能不能麻烦你帮个忙?” 这样充满尊重的邀请,孩子更愿意主动帮忙。即便孩子有事无法立即帮忙,也能进行正常沟通,表达自己的想法,如:“妈妈,我也有事,晚点洗行吗?”

这就像向朋友借车,没人会用命令的语气:“快点,把你的车拿过来给我!” 把孩子当作独立个体、平等的朋友,尊重便有了基础。许多家长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,觉得自己压力大,要求孩子做事理所当然,这种态度恰恰是亲子沟通不畅的根源。孩子小时候可能因害怕顺从,但随着年龄增长,会越来越难以 “叫得动”。

03 关怀而不干涉

第三句是 “关怀而不干涉”。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:有一种冷,叫妈妈觉得你冷;有一种饿,叫妈妈觉得你饿。我小时候跑步回来,妈妈会强行给我披衣服,我说不冷,妈妈却坚持:“这么大风,温度这么低,我穿这么多都冷。” 那时的无奈,源于父母不顾孩子感受的强行关怀,看似是关心,实则侵犯了孩子的个人界限。

当父母完全不顾孩子感受,强行要求孩子做事时,就越过了关怀的界限,变成了干涉。

04 尊重但不放纵

尊重孩子,至少要做到五个方面:尊重感官自由、感觉自由、思想自由、需求自由和人生道路选择自由。但如何在尊重的同时避免放纵呢?当孩子的行为不被接纳时,需要合理回馈,否则孩子可能变得缺乏同理心。

回馈时需做到三点:第一,陈述事实,明确告诉孩子做了什么;第二,说明对自己产生的影响;第三,表达自身感受。比如:“孩子,你回家后在大厅开音响,而我正在睡觉,这让我无法好好午休。我下午还有会议,担心没有精力工作。”

通过这种 “不批判、不要求、不威胁、不指责” 的方式,能激发孩子内在的良知,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界限,实现尊重而不放纵。

【折迭思想馆】一个有思想的心理内容分享平台。《爱与幸福》 从今天起,做自己的光——不完美,但足够明亮。
折迭思想馆 » 亲子关系四句箴言:分享而不教导,邀请而不要求,关怀而不干涉,尊重但不放纵

发表回复

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