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不要太用力,不能做奋斗逼,卷注定没有好下场,职场晋升的顶级智慧!
千万不要太用力,尤其是不能做奋斗逼

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努力就会有回报,然后你把理想和现实的落差,全部归因为是自己不够努力,我还需要更自律。太棒了,你就是资本家天选的牛马。读书越好的人越容易染上一种精神疾病,叫夸奖上瘾症—— 为了获得两句虚伪的表扬,出卖自己的肉体,往死里卷,疯狂早到、不要命地加班,卷得人心惶惶、社稷不安,卷到孤家寡人,卷得灰溜溜地离开职场。
没错,这就是我 2011 年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段工作经历,卷王的失败教训。
年轻人初入职场最容易踩的坑:过于努力
他不仅早到,他还晚退;他既勤奋,他又好学。然后他就会让老同志害怕,人家潜意识里就想联合起来搞你,暗地里给你使绊子,让你自己干不下去逼职,谁让你锋芒毕露呢?
很多年轻人不懂职场潜规则,以为领导当众表扬他就是好事,其实真不一定。我当年就是上了这个当:我到银行网点,行长老是把我当成典型,号召大家向我一个毛头小子学习认真的工作态度,夸我把领导的指示贯彻得好。这乍一听是好事对吧?其实这是把我当成工具敲打不听话的老员工。
因为在职场里,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竞争者。你一个新员工,领导公开场合这么表扬你,你让老员工的危机感该有多强啊?所以老员工潜意识里就会想联合起来搞你,巴不得你滚蛋。我当年老领导初心不是想让人赶我走,确实是喜欢我,但是他无休止的夸奖,又确实会产生这个负面影响。所以我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没了,还因此陷入了自我怀疑,抑郁了一两年。

该怎么办?做好他人对你的预期管理
所有刚进入职场的新人,或者你工作多年,刚换了一个新单位,都要做好他人对你的预期管理。也就是说一开始千万别急着冒头,因为你的初始表现决定了领导对你的初始期待。
你如果一上来就不要命地卷,只会让领导的期待拔得很高,你接下来就只能不停的逼自己更用力。而越用力的人,他就会越想得到更多的正向刺激,来支撑自己的用力,比如说想获得领导的表扬、关注,就会非常关注领导:这句话对我是什么意思啊?那句话什么意思啊?他的情绪就由领导来掌控了,这就叫夸奖上瘾症。
哪怕有一小段时间没有受到关注,没有站在聚光灯下,他就会立刻陷入自我怀疑,产生极强的失落感。这种状态下人是非常脆弱的,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陷入内耗,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,诶是不是没有那么完美了?
做个互动:你是否有过因为过于期待别人的夸奖,而陷入焦虑的情况?
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一开始太用力了,导致领导和自己都对咱自个儿的期待太高。你期待太高的话,稍微松懈一下,带来的就是失望,你在领导心中的形象就会往下走,就好像做了一辈子好事的好人,别人对他的期待很高,他做了一件坏事就会让人失望。
而反过来,如果你一开始没那么用力,给人的期待没那么高,那么你稍微表现好一些就是惊喜,你在领导心中的形象就是往上走的。而且一开始别太冒头,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大智若愚,你装的老实本分,一些老同事对你的危机感就没那么强,他们就更愿意对你透露一些经验,提醒你躲过一些坑。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之与能争,也就是说你平时就装作不争的样子,暗地里偷偷的学习和适应,等到时机成熟再一鸣惊人,把该争的争到手,这才是智慧。
克服 “不配得感”,建立付费思维
很多人有一个弱点,就是自我价值感太弱,有一种不配得感,他就很不好意思去麻烦别人,这对你成长是非常不利的。多看多听,少表达观点,但是一定要多问问别人,不就是一种麻烦吗?所以很多人就会不好意思,其实那是因为欠缺一种思维,叫做付费思维,也可以说是交换思维。
我麻烦别人不是白麻烦他的,比如平时的时候我会请他吃饭,过节的时候,我会给对我有帮助的领导和老同事送礼,从而激发他们对我更大的善意,更愿意帮我,这就叫通过利他,最终来实现利己。你能这样想,认为前人的经验教训都是值钱的,我不是去白嫖的,舍得付出,也就不会不好意思了。
职场竞争:别单打独斗,建立小团体意识
而且职场关系的本质是披着合作外衣的竞争关系,谈到竞争,你就千万不要单打独斗,因为团体的力量对个人是碾压的,所以你一定要有一种小团体的意识。
我发现很多人因为学生身份太久了,他单打独斗习惯了,就会有一种原子化的倾向,他就会觉得跟别人搞关系浪费时间。就比如我上期视频有粉丝提问,说他是一个新员工,他能不能跟其他所有老员工不做任何,除了上传下达之外的所有交流,人家邀请他饭后散步,他拒绝,他全部的时间都准备用来在工位上学习,自我提升,早日进步,这样行不行?
我告诉你不行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因为刚才已经说了,对于一个团体来说,进来一个新人,大家都会默默的审视和观察你,你太用力,别人会害怕,而且你打破了大家日常的工作节奏,你卷的不要命,大家能不恨你吗?潜意识就会想搞你。这些老油条啊,想帮你成事可能不容易,但是想害你倒是很容易,众口铄金,三人成虎,要是几个人轮番的在领导面前,说你新员工的坏话,你猜他信不信?我当年就吃了这个亏啊!
刚才这个思维啊还是太学生气了,你出了学校单打独斗那一套不能用了,你要明白出来混是讲势力的,你一定要有一种融入团体、组建自己小团体的意识。意思就是你是新进入者,你要主动的示好,主动的让别人熟悉你,因为心理学上说熟悉就会产生信任,融化因为陌生而产生的敌意。所以像饭后散步这种事情是非常好的机会啊。
即使是工作以利益关系为主,也不是说不讲感情的,人本质上 80% 的行为还是由感性来驱动的。你一个新员工搞一副生人勿近,我独自绽放的这种姿态,别人只会觉得你不合群儿。你记住一句话:
- 纯感情不强调物质的关系,他容易崩塌
- 纯物质不带上感情的关系,他容易背叛
- 世界上最牢固的关系就是利益当中夹杂着感情,感情当中裹挟着利益
小孩子才追求纯爱,成年人只会我都要。

区别对待,建立核心小团体
但是很快你就会发现,试图讨好所有人,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是最大的错误,一定会有人因为看不惯你的长相,做事风格,嫉妒或者各种理由讨厌你。
所以你融入一个新团体,首先自己可以带一些礼物,主动跟大家交流,释放出好意,看别人的反应,这时候就可以筛选出谁愿意跟你走近,谁心里排斥你。这时候你就一定不要对所有人都好,对所有人都好,那是中央空调、是舔狗,谁都敢欺负你,因为得罪你,你也不会报复,没有代价。
所以你此时一定要区别对待,对那些对你有好感,释放善意的人更好,慢慢的你们就会走近,形成比其他人更密切的关系。好处是什么呢?逐渐形成一个利益的小团体,遇到困难有人替你说话,遇到好事,有人为你发声,争取奖金,有消息别人会跟你共享。一些比较喜欢欺负别人、霸凌别人的人,他只会去挑那些落单的不合群的人去搞,不敢随意欺负你这种有小团体的人,这就是人性。
工作能力和人情世故,要双线并行
最后再给大家补充一个常见的思维误区,就是很多人他只是单线程思考的动物,而我们要做多线程思维的精英。什么意思,就是工作能力和人情世故并不是互斥的东西,而是互补的。
千万不要有我只要工作能力强,我就能升得上去这种错误的思想。我上一期视频的评论区就有一位朋友现身说法,他说他自己就是我说的那种老实人家的本分孩子,墨守成规,刻苦钻研技术,不在乎人际交往,结果已经工作 5 年了,技术也进步不少,但是仍然看不到晋升的机会。
所以明白了吗?哪怕你工作能力突出,你还是不一定能升得上去,因为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。你一定要知道端的是谁的碗,是公司给你的这碗饭吗?并不是,是那个看好你、提拔你的人给你的这碗饭。没有他,你工作再厉害,也要在基层待一辈子,他就是你的贵人,你的人生就是要去不断地寻求这样的贵人帮你。而能力只是入贵人眼的基础,很多人都有这个资格,人情世故,才是跟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的核心技能。
如果你能听懂我的意思,并且实践下去,你绝对会少走 10 年弯路。
正确努力:外松内紧,做职场 “戏精”
最后为了防止误会,我再做一个解释。我开头提到让你不要做奋斗逼,努力就有回报是谎言,这一句话绝对不是让你放弃努力,而是让你有一种最坏的心理准备:努力之后没有回报,也不要怪自己。因为努力是成功最基础的条件,结果往往是要伴随着一些运气,这里是让你别夸大努力的价值。
但是更不要走极端,干脆就不努力了,不努力是肯定不会有回报的,努力可以为我们增大获得回报的概率。听懂了吗?
你应该更机智地去努力,你要外松内紧,外圆内方,让别人看起来你好像跟他们是一样的,但其实你的工作做到了点子上。比如说你平时该摸鱼摸鱼,该划水划水,让大家以为你跟他们是一样的,省得给你暗地里使绊子。其实你私下里没人发现时主动看书学习,然后私下里主动向有资格提拔你的人靠拢,汇报你的工作进度、学习成果、思想动态,过年过节主动带着礼物去看望他等等。
你一定要既会做,也要会说,让关键人物看到你的价值和努力,让其他人看到你的庸俗和懒散,认为你合群儿,这才是人生的艺术,人生无戏全靠演技。

总结:职场生存的顶级智慧
- 初入职场要懂韬晦:别做显眼包,过度表现容易引起老员工的忌惮,拉高领导的期待,陷入夸奖成瘾与自我消耗
- 拒绝单打独斗:用付费思维打破社交壁垒,筛选伙伴,组建利益与情感交织的小团体,借助群体的力量抵御职场风险
- 双线并行是关键:工作能力是基础,人情世故是阶梯,只有双线并行才能靠近贵人,获得晋升机遇
- 做职场 “戏精”:外显慵懒、合群,内藏拼搏锋芒,把努力用在刀刃上,悄无声息地实现职场进阶
这才是职场生存的顶级智慧,也正是道德经所提倡的和其光,同其尘,顺势而为。
折叠思想馆 » 人生不要太用力,不能做奋斗逼,卷注定没有好下场,职场晋升的顶级智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