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才是觉察?如何在生活中随时保持觉察的状态
🌍 当下的精神困境与修行的本质

朋友们,在当下的时空节点,人们的精神状况越来越糟糕,各种烦恼和痛苦层出不穷😣。于是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修行这条路。
很多人认为,每天打坐多久、诵读多少经典、念多少次咒语,这些才是修行🧘♂️。其实,这些 “行为” 只能说 “应该算”,因为如果发心不对,它们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修行。修行的核心,其实就是 降伏自心❤️。在生活中修行,就是要做到不被内心的情绪左右,不轻易生气,能从容应对生活中的矛盾。
🧠 降伏自心与智慧增长的关联
那怎样才能降伏自心呢🤔?我们之所以会被情绪控制、深陷烦恼,本质原因就是缺少智慧。只有智慧增长了,才能降伏自心,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。
说到智慧,很多人觉得高学历、读很多书的人就有智慧,其实不然🤷♀️。他们或许知识丰富,但生活中也有不少人过得一地鸡毛,烦恼不断,甚至还有高学历犯罪的新闻。知识和智慧有着很大的区别:
- 知识是知道失恋后最好的方式是忘记对方,但却做不到;
- 智慧则是能看透爱情的本质,坦然面对。
从简单到复杂是知识的积累,从复杂回归简单才是智慧的增长📈。所以,不是看书、听大师讲道理就能增长智慧。
从更严谨的角度说,每个人本就具备圆满的智慧✨。六祖慧能大师证悟时感慨 “何其自性本自清净,何其自性本不生灭,何其自性本自具足,何其自性本无动摇,何其自性能生万法”,佛陀也说 “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”。智慧就像太阳,一直都在,而妄想执着就是遮挡太阳的乌云🌥️。妄想执着越多,智慧之光越难显现。生活中欲望少的人,往往能放下更多,活得更自在。由此可知,减少妄想执着,就是增长智慧的方法。当情绪升起,执着显现,智慧就会消失,这就是为什么人在愤怒时会做出冲动愚蠢的事,平静后又懊悔不已。
🛣️ 减少妄想执着的两大途径
如何减少妄想执着,是古往今来无数人探寻的问题🧐。答案有两个方向:
1️⃣ 经历困境挫折
经历诸多困境和挫折,有可能让人放下很多妄想执着。比如,一个拼命赚钱的人突然身体垮掉,出院后可能就会放下对金钱的执着💰。不过,这只是 “有可能”,对于执着太深、悟性不够的人,经历再多也可能无济于事。而且,在困境挫折中,很多人可能会被击垮,像失恋抑郁、创业失败自杀的例子也不少。
2️⃣ 修行
这是一种更平和的方式。妄想执着源于内心,修行降伏自心,就能减少妄想执着,并且这种方式是 “一定” 可以做到的✅。
🌟 觉察:修行的核心方法
这里有个循环逻辑💫:降伏自心需要智慧,增长智慧要放下妄想执着,而放下妄想执着又得降伏自心。但这不是死循环,修行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它,其中,觉察是最简单且最强大的方法,也是在生活中放下妄想执着的最佳方式。
什么是觉察🤔?觉察就是知道此刻正在发生的一切,包括自己的语言、想法、行为,以及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感受到的所有事物。它的原则是 “只是知道,不跟随”🙅。比如知道自己在生气是觉察,但如果开始想 “我说过不跟小孩子生气的,怎么又生气了,不过他太不听话了,每次都这样”,就不再是觉察,而是被事情带走了。
我们平时的反应模式,总是习惯跟随当下发生的事、产生的念头,从而失去自主能力,被情绪控制😫。而觉察能让我们在看到新想法、新念头时,拥有选择的自由,可以选择不跟随,不被情绪左右。情绪和念头的持续出现需要能量,无论是跟随还是拒绝,都是在给它们 “提供能量”。而觉察,只是纯粹地知道,不评判、不跟随、不拒绝,不给妄念能量,妄念自然就会慢慢消失,就像静置的浑水会变清澈一样💧。而且,觉察随时都能开始,只要我们愿意。
📝 觉察力的训练方法与注意事项
虽然明白什么是觉察,但我们很难经常、及时地提起觉察,更难以时刻保持,因为习气太顽固了😣。不过,觉察是可以训练的,下面就分享训练方法:
准备工作
找一个安静、无打扰、无音乐、光线柔和(甚至黑暗)、无刺鼻气味的环境,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。
正式练习
开始练习后,努力看见每一个念头,告诉自己,听到的声音、身体的感觉、脑海中的想法都是念头,知道就好。比如想起孩子,知道;听到咳嗽,知道;脚痒,知道;没发现念头,也知道。在练习过程中,无论出现什么想法,都不要跟随,像想起门没关,不要起身去关;脚痒,不要去挠,知道这是念头就好。
持续训练
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,能让我们养成看见念头的习惯,在情绪升起时及时察觉,避免被情绪控制。掌握方法后,每天睡前静坐 10 分钟,随着熟练度增加,逐步延长到 20 分钟、半小时。静坐时尽量保持身体不动,有感觉困扰处理后继续。熟练后,在生活中走路、坐车、喝茶、聊天时,都可以随时练习觉察。
在练习过程中,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⚠️:
- 别把练习当练身体:不要过于强调静坐姿势,比如非要单盘或双盘,腿麻还坚持。我们的目的是降伏其心,不是练腿,舒服的姿势就好。
- 注重本质而非时间:练习时要尽量看见所有念头,及时知道且不被带走。如果妄念纷飞,坐再久也没用,认真观几分钟念头可能比散乱坐一小时更有效。
- 不要自己骗自己:不要以为加了几个 “知道” 就是觉察,实际却被念头带跑了。
- 不要有期待:出现特殊感觉或境界是正常现象,没出现也是正常的,不要期待,否则期待本身会成为阻碍。
- 不要自以为是:掌握方法后要持续练习,不断提高要求,保持初学者心态,越熟练觉察力越强,在生活中应用也越及时。
- 不要盲修瞎练:可以自己尝试练习,但出现身体反应、幻象等状况,要立即停止,找老师指导,不要误以为是进步、开悟,很可能是走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