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越随意,越吸粉!
很多品牌运营人应该都发现了吧?
人设随意点
一方面这类人设翻车概率很大(毕竟运营人未必是专家),另一方面这类人设不利于拉进与用户之间饿距离,一不小心“科普”就变成了“说教”,容易引起消费者反感。
更建议人设随意、接地气一些,不用力求完美,甚至可以有一些小缺点。
只要人设和你的目标人群保持同频,发布出来的内容就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。比如说,卑微打工人、吃瓜追星族、吃货人设等。
2.
内容随意点
做品牌号很容易“拘”着,这个不敢发,那个不能发,怕被老板同事看见笑话等等。
研究来研究去,发出来的内容千篇一律且无趣,寥寥几个赞还是动员朋友点的,咱说咱运营这个号图啥?
同样的内容,其实可以结合人设,换一种更“随意”的表达方式。比如,上新品可以是打工人日常;发福利可以是“坑老板”日常;代言人官宣可以换成“摸鱼追星”时间。
3.
场景随意点
刻意营销一些精致、高大上的场景,精修出来的图片会让人觉得缺少真实感。
反倒是一些更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,更让人有代入感,或是一些具有反差的场景,能够激发话题的关注。
美妆护肤产品出现在赶地铁的包包里,比出现在产品货架上更让人种草;一杯奶茶被萌妹捧着,就不如出现在健身房撸完铁的壮汉手里更吸引眼球。
可见,画面越随意,产品的融入度就越自然。
4.
种草随意点
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,有时也把它当作一个搜索引擎,带着目的性去了解某个品牌或产品。
但他们并不想要看广告,而是期待看到真实的用户反馈。
有时候品牌投放种草,会在某个时间段集中于某个关键词、核心卖点大量投放,而博主或者KOC们植入又非常官方,没有用“大白话”进行融入,消费者在连刷两三条相似内容后就很容易产生怀疑,甚至排斥的心态。
与其严格按照brief要求审稿,不如适度放权,以多样化、通俗化、真实化的言语来描述产品的卖点。
不要将卖点作为必提词要求一字不落,毕竟产品体验和感受远比长篇大论的产品介绍来得更有参考性。
—
看似随意摆烂,实则赢麻了。
在这样的操作下,它是真正把一个账号打造成一个有生命力的品牌。
当大家在原本的框架里在循规蹈矩,而你随意生长,反而能吸收大家的关注,毕竟你活成了人们羡慕喜欢的样子。
以上内容转载来源于小红书@营销学长,发现更多创意案例可以前往小红书@休克文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