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振宇:一个用故事打败一切的商人(附完整现场PPT)
编者按:4月24日罗振宇在研习社发表了题为“从人的角度重估商业价值”的演讲。笔记达人上呈有自己的特别观察,全文如下:
笔记:笔记侠上呈 深度好文:1725字 | 2分钟阅读
观点 · 摘要
-
他每一次演讲的内容,都有一个说服他人的故事;
-
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来看,遵循的也是故事,打动消费者的关键也是故事,也就是故事力。如今各个企业也开始渐渐认识到,故事力的背后意味足够大的交易,有交易都是金钱。
-
故事力,已经成为个人和产品或服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,更是一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的营销手段。
-
他死磕60秒3年,把典型的靠着粉丝吃饭的商业行为最后演变成为:所有的一切交易,是对罗振宇的一种信任,由此罗辑思维卖东西,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一笔信任商业的卖货行为。他说他卖的不是产品,是信任。
观点 · 全文
对罗振宇分享的内容,我对他有一个很大层次认知上的改良。
因为在公众认知下,他是从媒体人、网络脱口秀成长到现在的罗辑思维,这是一种成长。所以我想,绝不能用重新定义、重新认知,去辩论他和证明他什么!
既然他分享的主题是“人”。那么简单点,人的角度,就意味着要给他在此刻的阶段,再打一个标签。
我看过他很多很多的演讲和公众舆论环境中批判他的声音、称赞他的声音。
最后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个认知观点:
“我清楚地知道,他每一次演讲的内容和分享的内容,都有一个能够说服他人的故事,而且都隐藏着背后的商业逻辑。”
所以我主观认为,他是一位优秀的讲故事的人。
3月份,我看过这样一本书:《商业秀》。
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:
商业化,本质上是通过与用户的感情联系来实现的。关于如何实现商业化,答案有3个,其中我个人觉得,罗振宇恰恰将第二个答案发挥得淋漓尽致,也就是“凡事商业化运作,需要讲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”。
罗振宇每一次的内容分享,都会有一个故事的主线,创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,这个故事来源于他要传播的那个主旨,并且可以在你和他以及他的所有用户之间,产生一种感情上的联系。也许是共鸣,也许是批判,他总是能够达成人与人在感情上的各种关联。
通过死磕60秒语音的这3年,他把典型的靠着粉丝吃饭的商业行为最后演变成为:所有的一切交易,是对罗振宇的一种信任,由此罗辑思维卖东西,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一笔信任商业的卖货行为。
去年他吹嘘说,这是新时代的全新的商业模式,卖的不是产品,是信任。
现在看来是对的。因为,信任商业交易的本质是:信任是双方交易的前提,接受方相信自己交钱以后,提供方会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东西。哪怕就是被骗,至少在交易进行的过程,(用户)是信任他的。
用吴伯凡老师的一个观点:
从互联网角度来看,营销、产品、生产、融资是没有差别的,是没有那么明显的疆界的,而且完全是可以合一的。
比如,预售就是一种融资,融资的过程也是营销的过程,好的产品都是一种传说,传说般的营销,是最厉害的。
几次传遍朋友圈的重大的事件,也能够证明他是一位优秀的讲故事的人。
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来看,遵循的也是故事,打动消费者的关键也是故事,也就是故事力。如今各个企业也开始渐渐认识到,故事力的背后就意味足够大的交易,有交易都是金钱。
经济学家迪尔德丽 N. 麦克罗斯基和阿加克莱·默德统计,广告、咨询等说服性业务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5%。有些人假设,如果说服性业务中有一半都包含故事力的话,那么故事力每年为美国经济创造的价值就是10000亿美元。
然而,又再度证明了罗振宇这样有着数百万粉丝的名人,在一个时代可以做到一个个人的IP影响力,利用粉丝赚取商业利益,倒也无伤大雅,也很正当,既没偷,更没抢。
这说明了什么呢?
故事力,已经成为个人和产品或服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,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和营销手段。
我觉得凡事的成败,都应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原因。我想把罗振宇上纲上线拉到一个极宽的维度和极高的高度,推到 “剑口”上。剑,既然是剑,手中持剑,当然可以得到的就会很多。
我记得杜子建讲过这么一个观点:纠结,才是最大的市场。
比如,史玉柱研究的是护命心理,周鸿祎研究的是恐惧心理,马云研究的是便宜心理。如此推演一下,罗振宇的罗辑思维研究的是什么?
显然罗振宇拿捏的是国人的特性:因为现在的中国社会,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很脆弱。
当然,我觉得你也可以理解成,这正是罗振宇的商业圣经。
不知道下一次他又会给我们讲怎样的故事?
值得期待!
附:混沌研习社罗振宇完整现场PPT